抽动症的早期信号,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11-1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如频繁眨眼、清嗓子、耸肩膀,常常被家长误以为是坏习惯或调皮捣蛋。然而,当这些行为反复出现、无法自控时,可能就不仅仅是习惯问题,而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早期信号。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如果能被及早识别和干预,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了解并重视这些早期信号,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其特征是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它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运动性抽动可以表现为简单的动作,如眨眼、皱鼻、咧嘴、摇头、耸肩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动作,如跳跃、触摸自己或他人、做出某种姿势等。发声性抽动则包括清嗓子、咳嗽、吸鼻、犬吠声,甚至是重复他人言语或秽语。这些症状的特点是短暂、快速、无节律,且孩子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主动控制。
运动性抽动的早期表现
运动性抽动是抽动症中较为常见且容易被观察到的类型。其早期信号常常从面部开始,因为面部肌肉群较为精细且活跃。频繁眨眼是许多抽动症患儿的首发症状,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眼睛疲劳或结膜炎,但眼科检查却无异常。紧接着,可能出现皱眉、咧嘴、耸鼻等动作。随着时间推移,抽动可能向下蔓延,出现摇头、耸肩、甩头、扭颈等颈部和肩部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儿童紧张、焦虑或疲劳时会加重,而在精神放松或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可能会减轻。
发声性抽动的早期迹象
与运动性抽动相比,发声性抽动的早期信号可能更具有迷惑性。很多孩子刚开始表现为清嗓子、咳嗽或吸鼻子的声音,家长常常会将其当作感冒、咽炎或鼻炎来治疗,但效果不佳。这些声音往往是单调、重复的,且没有相应的病理基础。有些孩子还会发出“嗯”、“啊”等单调的声音,或者不自主地发出犬吠样、尖叫样的声音。当家长发现孩子“喉咙有毛病”久治不愈,或者这些声音在特定情境下反复出现时,就需要警惕发声性抽动的可能性。
抽动症状的波动特点
抽动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症状具有波动性和变化性。这意味着抽动的类型、频率、强度和部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可能这个月孩子主要表现为眨眼,下个月就变成了耸肩和清嗓子。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波动,有时会明显减轻甚至短暂消失,有时又会突然加重。这种变化常常与孩子的心理状态、生活事件(如考试、升学)和身体状况有关。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病情,避免因症状的暂时好转而掉以轻心,或因症状加重而过度焦虑。
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
抽动症本身是一种生理性疾病,但由于其外在表现,常常给孩子带来心理困扰。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因为抽动被同伴嘲笑、模仿,从而产生自卑、社交退缩等情绪。年龄较大的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担心被歧视而刻意压抑抽动,导致内心压力巨大,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部分抽动症患儿还可能伴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行为等问题。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与治疗抽动症状同等重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小儿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医院关注儿童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问题,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资源,能够为患儿提供系统的评估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医院的医疗团队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患儿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努力营造一个温馨、专业的诊疗环境,为有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