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磨蹭、爱插话?可能是多动症,在家就能做的 3 个小改变
发布时间:2025-07-3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写作业磨蹭、爱插话的现象十分常见。家长们常常认为这是孩子故意调皮、不懂规矩,于是采取批评、催促甚至惩罚的方式,但效果往往不佳,反而可能加剧亲子矛盾。其实,这些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多动症。多动症并非简单的 “不听话”,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等。不过,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在家中通过一些小改变,或许能帮助孩子改善这些情况。
认识多动症:不止是 “坏习惯”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和冲动。写作业磨蹭正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容易被外界干扰,做事情缺乏条理性和持续性。而爱插话则体现了冲动的特点,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急于开口,这在社交和课堂中都会带来不少麻烦。
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的判断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不能仅凭一两个症状就自行定论。但如果孩子的这些表现持续存在,且明显影响到学习和人际交往,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在家能做的 3 个小改变,助力改善孩子状态
打造简洁有序的学习空间,减少注意力干扰
孩子写作业时,周围环境的干扰是导致磨蹭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简洁有序的学习空间,将书桌放在相对安静的房间,远离电视、玩具、零食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书桌上只摆放当前作业所需的文具和书籍,其他无关东西全部清理干净。
同时,保持学习空间的固定性,让孩子形成 “到这个地方就该学习” 的条件反射。比如,每天固定在书桌前写作业,时间久了,孩子进入这个空间后,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减少磨蹭的情况。
制定清晰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规划,培养条理性
多动症孩子往往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规划能力,面对大量作业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出现磨蹭的现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清晰的任务清单,把每天的作业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比如 “先完成语文生字抄写”“再做数学口算题” 等,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另外,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用计时器来提醒孩子。刚开始时,时间可以设置得宽松一些,让孩子有信心完成。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口头表扬、贴星星等,增强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做事的条理性,减少磨蹭。
教授等待技巧,改善爱插话的习惯
对于爱插话的孩子,家长需要耐心地教授他们等待的技巧。在日常交流中,当孩子插话时,不要严厉批评,而是温和地提醒:“等爸爸妈妈把话说完,你再讲,好吗?” 同时,给孩子示范正确的交流方式,比如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轮到自己时再表达。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练习,比如玩 “轮流讲故事”,每个人讲一段,必须等前一个人讲完才能接着讲。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等待的意义,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减少插话的次数。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处广州市荔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总体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米,专注为 0-18 岁的儿童(涵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汇聚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医疗团队,在儿童发育行为、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与中山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首都儿科医院等多家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形成技术协作和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联盟。
在诊疗技术上,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针对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复杂病例,实行 “一患多医” 协作模式,为患儿提供全面、精准的诊疗。同时,独创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融合现代西医诊断、仪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以及中医针灸等多种手段,为患儿提供康复方案。
上一篇:作业拖拉?坐不住?可能是多动症! 下一篇:学习容易分心,做事冲动,警惕多动症